造公園的難題
https://innews.pts.org.tw/?p=5139

說到磨石子溜梯、盪鞦韆、翹翹板,還有一種像大鐵球的旋轉地球儀,年紀在三四十歲的觀眾可能都還有印象,這些遊具陪伴許多人度過歡樂的童年時光。但現在我們的下一代,玩的是塑膠溜滑梯跟搖搖馬,它們的造型大同小異,在公園及校園處處可見。很多小朋友玩了幾次就拒絕再玩,學齡階段的孩童甚至會抱怨太無聊,不夠刺激。

原來最近這幾年,政府以「安全」為由改建兒童遊戲場,取而代之卻便宜行事,採購套裝遊具,以致於從北到南,公園裡的兒童遊具都長得很像,甚至一模一樣。這樣的政策出了什麼問題?對台灣的下一代有什麼影響?
 

玩的權利

https://innews.pts.org.tw/?p=5137

公園遊樂場,孩子才是主角,要怎麼讓這些孩子們真正玩得安全開心,是媽媽們的心願。有一群媽媽們,他們不只想望,更付諸行動,與政府共同修正路線。改造公園遊具的推手,來自一群媽媽組成的「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她們透過社交媒體集結,在孩子入睡後的深夜,在網路上分工合作,找出問題公園,蒐集國外案例,向政府建言可行的改造計畫。最近台北市出現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公園遊具,都是她們默默耕耘的成果。不過媽媽們行動的終極目標,希望讓兒童為自己發聲,設計真正滿足自我需求的遊戲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pf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