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藝術Vs.遊戲場:一個創新契機】
在圓山捷運站出口,出現了一座與藝術結合的短期實驗性遊戲裝置,這個滑梯的設置是由文化局以及北藝中心一起合作打造,在這項遊戲裝置中,結合了簡單的攀爬設施與滑梯,特別之處在這個滑梯在夜間會發光,以及沒有採用常見的爬樓梯,而是須攀爬向上,並選用了我們在日本公園非常常見的攀爬抓握設計,而不是台灣即將被用爛的攀爬石,這些結合與嘗試都是一項嶄新的可能。

圓山滑梯晚上_171121_0045.jpg

既然要做出讓兒童使用的設計,在安全的向度上就需要特別注意。設計團隊嘗試與遊戲設備廠商合作,針對遊戲設備的相關規範及安全性甚至是滑梯的透光性去做了許多溝通與討論,以達到設計與實作的可行性。在滑梯的部分,他們選用了半透明的FRP材質,在底層裝上燈管,讓滑梯在夜間可以透出光亮,滑梯下方是鋼構,以達到滑梯本身的結構安全性。
這個裝置其實比較偏的是行動藝術,原先的設計就是以台北藝術中心所發想的戶外舞台為主軸,搭上了可以提供遊戲層面的攀爬與滑溜,雖然是一個短期的展現方式,但在這項裝置中,還是看見了一些突破的作法。

圓山滑梯白天_171121_0020.jpg

在現今的公園遊戲空間中,公部門多半還是由遊戲設備廠商來完成這些遊戲場域的規劃,極少安排「設計」的預算與階段,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遊戲場看上去到處都差不多的主因。但當瞭解這項行動藝術裝置的設計概念想法與實作時,其實是有嗅到一點可以翻轉現在我們仍然換湯不換藥的遊戲場設計的機會。
遊戲場設計規劃本來就應該是需要透過不同專業領域的結合,以達到有層次且有質感並符合使用者需求的一門專業學問。透過這樣的模式,才有機會造就能夠融合當地文化並結合多元特色的遊戲場域。
設計單位可以從自有的專業角度出發,提供許多創新與想像,甚至找出與在地連結的元素,並且透過與使用者經驗的交流與溝通,以達到最大多元需求的融合。但同時,在設計的實作面向,也是可以尋求專業的廠商來結合,例如遊具廠商、檢驗公司、營造、材料相關業者等,避免出現好設計概念,卻無法實作,最後必須屈就實作而捨棄原先設計概念等等的困境。
假若在設計時就與多專業領域來回討論與溝通,比如這樣的設計在結構上有什麼作法可以達成,可能就需要找到結構相關領域的人來討論,比如這樣繩網的結合或這樣設計在法規上是否可行,比如這些概念的設計可以如何結合現有或可以取得的遊戲組件來完成以降低成本,這樣也就比較容易避免出現設計100分卻做不出來的困境,也更有機會讓好的設計出現。
圓山滑梯白天_171121_0006.jpg 
 
我們認為很難去要求設計單位遊戲場每一個元件都要自己生產製造,現階段重點可以放在各個專業領域之間的結合,例如攀爬架可以有不同的造型,但繩網就可以與既有的遊具廠商合作。當有更多專業領域之間的磨合產生,我們就更有機會可以看見不同於以往的創新可能,未來要繼續朝多元的方向前進時,才有機會跳脫目前僅是在換成另一批國外罐頭的窘境。
先前特公盟國際特派員在與荷蘭阿姆斯特丹建築學院教授 Saša Radenovic的訪談內容中有提及,讓兒童可以玩的公共藝術(Playful Art),雖然考量到親民的可玩度,但其本質仍是藝術作品,核心追求藝術價值;而有藝術感的遊戲設施(Artful Play),其本質專注在兒童主體遊戲需求,但卻為公共空間帶來調和的藝術感及提升文化氣息。
藝術與遊戲之間,是否真的只能夠以擇一的方式來作選擇,抑或是兩者之間的融合與並存,能是另一種提升?我們似乎看到一線曙光。
圓山滑梯白天_171121_0005.jpg

圓山滑梯晚上_171121_0018.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pfcc 的頭像
    ppfcc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特公盟)

    ppfc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