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萬個兒童分一座沙坑,近7成鞦韆低矮盪不起來】
~新北市4-12歲大童去遊戲場沒得玩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特公盟)於今日(2017/3/31)公布「新北市公園遊戲場調查報告」,結果發現,深受孩子喜愛的高大磨石滑梯僅17座,平均2.2萬個孩子分1座;讓孩子揮灑創意、增進社交合作能力的沙坑,竟只有11座,約4萬個孩子分享1座;鞦韆數量雖多達118組,但近七成低矮不到160公分,原本應是滿足孩子追求刺激,發展大腦感覺統合的遊具,卻變成盪不起來的哀傷鞦韆。
然而,603座公園裡,充斥塑化組合遊具和搖搖馬,全市遊具單調低齡化,顯見遊戲場設計僅剩「方便管理」與「最低標的預算考量」兩大原則,無視兒童身心發展需求;原該是防護兒童從高處墜落最後一道防線的橡膠地墊,卻變成凹凸不平,讓孩童遊戲步步驚心。
新北市罐頭遊具的問題相當嚴重,603座公園竟有410
【海盜船鯉魚王組】
左上:泰山辭修公園
右上:中和華福公園
右中:鶯歌三號公園同公園有二座
下:板橋四維公園同地方有二座
因此,特公盟呼籲新北市政府強化兒童遊戲場相關單位對兒童遊戲的認知、遊戲場以統包有利標發標、挑戰性遊具以修繕取代拆除與公開檢驗報告等四項訴求,同時,特公盟也邀請新北市的媽媽爸爸積極為孩子發聲,拜訪里長表達兒童對冒險刺激遊具的渴望,加速新北市兒童遊戲場升級。
►遊戲場怪現象一
罐頭遊具了無新意,分配不均,忽視各區孩童身心發展
特公盟表示,2016年初與新北市綠美化處索取全市遊具數量與檢驗報告卻遲無消息,於是號召上百位媽爸實地場勘,歷時四個月,統計出21區的遊具資料(除平溪、雙溪、石門、貢寮、坪林、石碇、石門、萬里八區外),發現罐頭遊具的問題相當嚴重,603座公園竟有410組塑化組合遊具和754組搖搖馬,不少公園在同一遊戲場就有7隻以上的搖搖馬(見附圖蘆洲三民公園),遠多於能滿足4歲以上孩子身心所需的擺盪、攀爬、滑溜、跳躍、旋轉類遊具如磨石滑梯、攀爬網、滑索、跳樁、搖搖杯等。
此外,僅9個行政區有設置沙坑,12歲以下人口數高達5萬的新莊區與2.5萬的土城區,更連1座沙坑都沒有! 驚人的是,新北市各區差異甚大,但同一組海盜船鯉魚王遊具與配置竟然同時出現在林口、鶯歌、中和、板橋、三峽、土城,甚至一個公園放兩組,完全只從型錄上挑遊具,沒有設計、沒有滿足兒童成長是透過「玩」發展認知、動作、社交、情緒與促進大腦發展的需求,也沒有在地特色。
有兩個孩子的土城媽媽蔣小姐痛心地說,為了玩鞦韆得搭公車,要挖沙玩水得搭車1小時至離家甚遠的鶯歌陶博館,孩子五歲後根本很難在公園找到想玩的遊具。
►遊戲場怪現象二
鞦韆天梯假借安全名義限制,孩子看得到玩不到
三蘆區有新北最多的鞦韆數,共41組,遠超過樹林、新莊、北大特區、淡水萬人搶一的數量,但近7成因節省預算與方便管理故選擇鋪面厚度較低的橡膠地墊,使得鞦韆低於160公分,帶孩子走訪三重蘆洲的蔣小姐痛陳,孩子才4歲,但坐下鞦韆後,腿部根本無伸展空間擺盪起鞦韆,成了孩子心中的殘念鞦韆(見附圖蘆洲仁愛公園)。
再如國外常見但新北少見的天梯(單槓/Monkey Bar),孩子像猴子般運用上肢體力量和手指抓握能力攀爬,但管理單位卻將連結天梯的平台封死,導致孩子走到平台只能看著天梯卻不能玩,或從另一端爬上天梯卻沒辦法爬至連結平台只好中斷遊戲,非常可惜。(見附圖板橋八德公園)
►遊戲場怪現象三
橡膠地墊殘缺破損 孩子的遊戲安全誰看顧
跑遍三峽、鶯歌、樹林、淡水的莊小姐,發現許多遊戲場的地墊凹凸不平、脆化生苔,常見孩子被翹起的橡膠地墊絆倒,她多次到訪鄰近新北市政府的板橋第一運動公園,卻發現地墊不見修繕反而脫落缺塊,本應是保護孩童遊戲安全的地墊,儼然成了危險製造者! 在在點出兒童遊戲場完工之後的維護管理人力與預算的問題。(見附圖板橋第一體育場)
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表示,對孩子而言,遊戲不是玩遊具,#遊具是遊戲的媒介,#串連腦中想像的遊戲,但公部門、區公所、里長以及遊具廠商因缺乏對兒童遊戲的認知、錯誤解讀國家安全標準法規(CNS)以及為求管理方便多選擇橡膠地墊,導致冒險挑戰性遊具在新北市幾近絕跡,因此,我們四點訴求,呼籲新北市政府:
1. 立即啟動兒童遊戲發展和CNS的教育訓練,建立兒童遊戲場設計與管理的正確思維。
2. 未來更新和新設的遊戲場依循衛福部於105年10月知會各縣市政府的建議,將兒童遊戲場的招標從最低標改成統包最有利標,編列維護經費,杜絕遊具罐頭化。
3. 挑戰冒險類遊具請優先以修繕取代拆除,符合國家安全標準法規的要求。
4. 遊戲場完工後公開檢驗報告。
附註:本次公園大調查少部份行政區因資料不全未列入統計,統計區城已涵蓋97%新北12歲以下人口數。因公園時有增減,可能仍有公園未訪查到。
留言列表